当地时间1月23日晚,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在艺术空间举办Words of Art艺术沙龙。纽伦堡-埃尔兰根孔院艺术主管魏龙德(Ronald Kwitt)、埃尔兰根国民大学文化项目主管施奈德(Dunja Schneider)、纽伦堡新博物馆艺术传播部前负责人马尔夸特(Claudia Marquardt)、纽伦堡北方画廊馆长莫尔(Margit Mohr)、圣埃吉迪乌斯教堂艺术与文化专职牧师蔡特勒(Thomas Zeitler)参加,共计30余名艺术家与当地群众到访。


活动伊始,魏龙德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艺术沙龙特邀嘉宾施奈德的专业背景。施奈德曾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学习艺术史、基督教考古学及图书学,随后在维也纳大学深造艺术史,并在维也纳/克雷姆斯师范大学学习戏剧教育。自2019年起,她担任埃尔兰根国民大学文化项目主管,致力于推动学术与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施奈德向众人详细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主题与内容。展览中,艺术家简策与程昱峥夫妇在主展厅以彩色区块覆盖墙面,每种颜色代表一个常用词汇。这些色块的布局不仅构建了艺术语言习惯的可视化图谱,亦通过形状与面积的变化,揭示了语言中蕴含的等级关系与逻辑结构。此创新的可视化手段不仅展现了艺术语言的内在构造,也激发观众对背后意识形态的深度思考。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这对艺术家夫妇在小展厅的作品展示,他们通过深入剖析语言与视觉模式,以及对社会文化动态的敏锐洞察,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简策与程昱峥将自身的艺术创作与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相结合,展示了艺术与语言在不同视角下的呈现与交织。
活动的结尾,施奈德在艺术空间的图书馆结合视频介绍了苏州评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评弹是苏州地区独特的音乐和戏曲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和精致的乐器演奏著称。施奈德详细解读了评弹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尤其是其传达的情感与故事。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并进一步了解了评弹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艺术沙龙深入探讨了艺术语言的视觉化及其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如何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人们重新审视和理解艺术的内涵。它不仅重新定义了艺术与语言的关系,还激发了人们对如何通过文字与视觉感知艺术的反思。
供稿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 朱乐健